《急诊科医生》里的人物一样,我们最渴望的是被病人理解

2017-11-03 08:37 光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简介:专访协和医院护士陆元元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热播。该剧制作精良,不论是专业性还是故事性都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除了演员们在开拍之前,去协和医院体验生活而外,协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一直跟组拍摄,他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把关。…… ——专访协和医院护士陆元元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热播。该剧制作精良,不论是专业性还是故事性都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除了演员们在开拍之前,去协和医院体验生活而外,协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一直跟组拍摄,他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把关。一张一弛之间,展现了这部医疗行业剧的专业性。近日,记者专访了《急诊科医生》跟组护士陆元元,她跟记者讲述了她看了《急诊科医生》之后,在剧中找到的共鸣。

 

记者:最开始当护士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被欺负的情况?

陆元元:我工作已经12年了,到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我应该是工作满13年了。十几年前医患关系可能还没有现在这么紧张,病人也不是这么多。就我的经历来说还好,大部分病人对医生护士的宽容度比较大,比如有时候第一针没有扎上,他们会很耐心的让你再扎第二针。

我还记得我刚开始当护士的时候,接过的一个病人。他是一个小男孩,我扎了他七天针,到最后一天的时候他跟我说,我现在能出师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今天终于不疼了。那时候我才知道,前几天我的针扎得并不好,但是他从来没有跟我抱怨。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感激他。他能忍受我7天,让我慢慢地去磨合,这很难得。

问: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陆元元:现在不太一样了,包括我也跟我下面的小护士说,如果你们一针扎不上病人的话,或者你们扎针确实有困难,那你们马上来找我,不要再轻易去尝试给病人扎第二针。这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病人已经不能够允许你再扎第二针了。

对护士自己来说也是一样。如果刚刚第一针的时候病人就说,你怎么扎这么疼啊,我不让你扎了,我要换个人。这很可能给新手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碍,有的人就会不太敢再给别人扎。所以现在的环境对医护群体来说其实是更严苛的。

像我们医院是“临床带教”的医院,所以有义务让医学院的学生、实习生参与临床操作。但是有些病人很不愿意接受这一点,难免就有冲突。有脾气暴躁的病人,甚至会出言威胁,甚至大打出手。但是,这个过程是没法省略的,每一个实习医生都必须在病人身上扎下第一针,这是多少私底下的练习都替代不了的。有时候一些小的错误,如果患者不原谅不理解,都可能导致你的职业生涯的终结。

 

问:来急诊科的一般是什么样的患者?

陆元元:我们急诊科处理的大部分还是突发情况,一旦是一个人处在不舒服的状态下,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可以来我们急诊科。但如果说已经确诊是某些方面出现了病症,甚至以前在其他地方查过,只是没有查出来,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不适合来急诊了,而应选择门诊处理。

剧中出现的一些奇葩病例我们可能都见过,生活中也不少,外人看来可能很有意思,但大多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自身理解限制所的。看来稀奇,也并不稀奇。

还有一点就是,急诊科遇到的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是,我们常常收治的很多病人都是不应该看急诊的。但是为什么来了呢?因为病人自己觉得非常着急,硬要来急诊科看。来是来了,可是我们未必能解决得聊,所以最后还是只能帮他们去联系专科诊室。

 

问:来急诊科的病人大多都比较“急”,看来一不小心就可能爆发冲突咯?

陆元元: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们急诊室在现实生活中比电视剧中发生的冲突还要多。

电视剧毕竟是一种艺术作品,担负着传递正能量的任务,不可能把所有负面的病例进行集中的描写。而在现实中,即便不是每天,但隔两三天吵一架都是正常的,急诊科可以说是一个各种矛盾交织的敏感区。

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每个病人关注的首先是他们自己,都希望我们能先看他们,但我们医生护士要关注的是所有的病人。一旦人手有限,精力分散不开,自然会让他们产生不理解。

医生和病人不可能一对一地诊断和护理,一个医生或护士往往同时要负责五十个人甚至更多的病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希望患者能够理解我们,能够稍微多等一会儿,因为每一个病人都是平等的,除非有生命危险,否则也只能先来后到。

但在急诊科,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很着急的,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不能等的,这就是急诊科矛盾容易引爆的扭结所在。

 

问:医生和护士群体谁会承受更多来自患者的压力?

陆元元:护士群体可能会承受更多的“牢骚”。除非是我们自己技术处理失误,比如说一下子扎不上了,或者是把患者弄疼了,给他们身体上带来伤害,这会让患者情绪突然爆发。

其他情况下,患者跟医生产生矛盾冲突的可能性更多,比如对于医生的诊断结果,医疗费用、说话方式等,患者可能因为自身情绪或者其他原因产生抵触和不满。

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见过一个眼科患者,检查完之后就诊卡落在了病历本里。然后他就到处找就诊卡,还问了大夫一句。这位大夫当时的情绪可能比较着急,因为后面排着长龙,他就扫了一眼说,不就在这儿别着的吗,你瞎呀?他说出这句话就后悔了,为什么?因为他是个眼科大夫啊,你的病人眼睛本来就不好,这么说显然很不合适。病人当下就急了,大夫后来一个劲道歉,才算是平息了事态。

所以在医院工作,如果控制不住情绪,确实会说错话。假如一方能及时地意识到还好,如果两方的情绪都失控,可能就容易扩大化。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矛盾一定是经过不断的激发之后才会到某种程度。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我们都希望在看病的时候能够更理智一些,不要被负面情绪牵着走。

问:身体的病痛本来就会带来负面情绪,医院可以说就成了负面情绪的集中地。你们身在其中,平时会怎么去缓解压力、自我调节呢?

陆元元:医护人员平时因为工作压力大,积攒了很多情绪,的确可能会向同事、病人家属、亲人、孩子发泄情绪。我不讳言这一点,现实中我们医护人员就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医院也很重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专门为我们医院职工开通了心理咨询的电话,然后领导们也会适时地让我们多休息一天,调整一下状态。很多同事也会借助假期来调整身心,同事之间也会互相劝服、支持。总体来说还是在越变越好。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是真的希望有人能理解、谅解我们。没有人愿意犯错误,也没有人会把病人当小白鼠,只是因为有些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希望在尽量保护病患生命健康权利的情况下,能给予年轻的医护群体更大的宽容度。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