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模式——领跑京郊乡村游

2017-04-14 15:1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京郊乡村游,首选到怀柔”,这是广大市民对怀柔乡村特色旅游一致评价。近年来,怀柔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极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大力发展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中西融合型,观光与赏景、度假与休闲、健身与娱乐结合,高端引领,多种业态兼容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享誉全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怀柔模式”,也正是“怀柔模式”的持续打造,让怀柔乡村旅游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区共评定星级乡村旅游户1304户,占全市27.8%,其中,五星级38户,占全市35.8%,四星级192户,占全市32.4%,累计评定乡村旅游新业态85家,占全市13.2%,四项指标数据均列京郊各区首位。据《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5》显示,21.6%北京居民节假日期间首选到怀柔旅游度假,占比位列京郊各区之首。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等多项称号。

抓好“三个重点”,明确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一是抓好提质升级,实施质量兴旅。近年来,结合政策资金支持,累计投入资金1300万元,集中实施了以白河湾、不夜谷为主,共30个村乡村旅游“六个规范”(服装规范化、民俗菜品规范化、价格标准规范化、室内外装饰规范化、对外宣传规范化 )。累计为民俗户购买床上用品39088套,为从业人员量身定做接待服装5554套,制作特色菜单5047本、各类宣传册365070册、室内装饰画2840幅。在此基础上,2016年,围绕环境景观、游客服务设施、发展规划、乡村合作组织、客用物品、智慧旅游、文旅活动等7个方面,集中对大水峪、芦庄、六渡河等5各村实施提质升级,完成了4个村、83户星级评定。

二是抓好业态打造,实施品牌强旅。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前,努力通过旅游新型业态培育乡村旅游新产品,形成新品牌。近年来,依托山水及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和打造了以瓦厂、北沟村为代表的“国际驿站”;以泰莲庭和仙翁度假村为代表的“乡村酒店”;以七道梁村、满乡庄园为代表的“民族风苑”等多种充分体现怀柔特色的新型业态。其中,以北沟村为代表的“国际驿站”为典型代表。目前,已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25户外籍友人在此 “安家落户”。在此基础上,累计投入资金3100万元,集中实施了长城国际文化村建设,将慕田峪长城景区周边,包括慕田峪、北沟、田仙峪、辛营等4个村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包装,形成了中西文化结合的长城国际文化村。

三是抓好文化挖掘,实施文化促旅。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注重文化的挖掘,努力提高文化品位。如果说慕田峪展示的是长城文化、红螺寺展示的是红螺文化,而111国道沿线则更多体现的是丰厚的满族文化,每年举办的“敛巧饭”民俗风情节、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等活动也都融入了文化元素,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同时,丰富的地域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生态,也吸引了众多专业和业余文化艺术爱好者来此摄影、绘画、写生,相继建成了诸如大榛峪、东峪等绘画写生基地,特别是怀北镇大水峪村,结合提质升级,与中央美院合作,沿村庄主街道两侧建设文化旅游一条街,打造文化体验型旅游新村。怀柔已成为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

实施“三个结合”,发挥乡村旅游带动作用

一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按照乡村旅游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协同发展的思路,区旅游委积极主动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联系,结合退耕还林、还果工程和农业支持政策,相继发展了以桥梓凤山百果园、怀北红梨产业园、北房城市农业园为主的精品观光果园等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产业。目前,全区各类观光果园已发展到7万余亩,名特优品种达30余种,怀柔的板栗、红肖梨、大枣等已形成品牌,并通过游人的广泛参与,既减少了因雇人采摘、储存、运输等中间环节所需费用,也极大地提高了果品的附加值。如春季采摘时节,观光采摘园内的樱桃每斤达到70至80元,而市场价格一般为30至40元。

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努力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到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助推作用,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建设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大力倡导“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进一步完善了乡村道路、街巷、公园、厕所、通讯等基础设施,广泛开展了改水、改厕、改院、改习惯等活动,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和绿化美化等方面,努力融入旅游功能和元素,实现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和文明素质提升同步发展和相互促进。既体验了乡村民俗风情,又领略了乡村新貌。

三是与政策扶持引导相结合。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和提供服务,当地农民纷纷投入到乡村旅游项目经营当中。在此基础上,区政府加强政策方面支持和引导,先后制定发布了《怀柔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怀柔区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其中,在专项资金支持政策中,明确对投资在2000万元(含)以上的养生康复、文化旅游、房车营地等新型旅游业态项目给予不高于项目总投资10%的补贴支持;对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或引进酒店管理公司开发乡村酒店项目,且投资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给予不高于项目总投资10%的补贴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和提质升级的积极性。2016年,通过提质升级,全区共有4各村、83户步入星级村、户行列,完成16家特色业态申报评定。

做到“三个坚持” 助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广泛参与,努力突出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主体地位。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是广大当地农民,只有让农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来,努力让农民真正受益得实惠,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才有根本保障。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做得更多是引导,提供更多的是服务,而且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凡是农民愿意搞的,符合规划要求的,就积极帮助规划设计,分析市场需求,在项目开发建设中给予积极指导。在规范管理上,则注重自我管理和约束,注重用创新合作社组织助推提质升级,其中,在运营方式上,形成了村委会主导、合作社主导、村委会与合作社共同运营和委托专业团队运营等四种形式;在组织实施上,对成立合作社并对民俗户实行宣传、培训、经营、价格等规范化管理的村,以及对实施提质升级村,分别给予一定数额资金支持。

二是坚持高端发展,努力满足高端客源市场旅游消费需求。针对目前区内大部分旅游产品为观光型产品,休闲度假型,特别是高端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坚持从旅游供给问题端入手,从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出发,坚持以项目投资拉动旅游产品供给。对此,在不同区域,相继引进了“北京慕田峪花间堂精品酒店”、喇叭沟门“闲云山房”和宝山镇“牛角湖精品客栈”“天河谷山庄”等一批不同形式的高端精品酒店项目。部分项目建成营业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以2016年“十一”假期为例,宝山镇“清境·山里中国”客房出租率为82%,而喇叭沟门“闲云山房”节前就已被全部预订。

三是坚持旅游富民,努力把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民就业增收重要渠道。通过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众多当地农民纷纷参与到乡村旅游项目经营中,并从中广为收益。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主要乡村旅游村70%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产业,重点旅游镇乡农民年收入的60%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与旅游相关的产业。继慕田峪、官地、芦庄等典型致富村,以及劳模山庄、长园渔场、鱼师傅等之后,北部山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通过提升改造及开展合作社建设,全村民俗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日接待高峰达一千余人,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该村户均收入达到3万元;孙栅子村依托白桦林景区,2014年“国庆”期间游客爆满,户均收入达到6万余元,众多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走上文明致富路。

面对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新形势,我们将进一步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特色项目、品牌项目实施大力培育。一是加速推进转型升级,2017年计划对8个村实施提质升级工程;二是持续开展标准化建设,2017年计划评定星级民俗村、户346家,特色业态14家;三是促进乡村旅游国际化,抓住高峰论坛成功举办重大机遇,积极推广渤海镇长城国际文化村成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推动我区乡村旅游向国际化、高端化发展;四是强化乡村旅游集约发展,不断强化乡村旅游合作社组织建设,进一步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速培育具有怀柔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让“怀柔模式”成为引领京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崭新名片。

“怀柔模式”下的民俗代表: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