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娱乐> 正文

陆川拍网剧《借命而生》 让影视作品成为时代的影像

2025-06-27 09:49 新华网

来源标题:陆川拍网剧《借命而生》 让影视作品成为时代的影像

“这部戏我是当电影拍的,每个镜头都有设计。”陆川在《借命而生》研讨会上的这句话,揭开了这部爱奇艺“迷雾剧场”新作的创作密码。这部仅有13集的短剧日前播出后,男主角警察杜湘东在迷雾中骑行的长镜头,杜湘东女友刘芬芳在路灯下炖蹄花汤的场面,雨夜河水中凶手转圈的荒诞情景,成为观众记忆里的鲜活切片。

这部作品改编自石一枫同名小说,以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为背景,讲述了杜湘东20年追凶的故事。陆川带领电影制作班底在四川乐山拍摄这部剧集。“山里常年大雾弥漫,杜湘东在雾中骑车的画面就像我们处在人生的迷茫时刻。”陆川说,“我们用摄影机跟拍人群,捕捉每张脸的微表情,就像电影《南京!南京!》里的长镜头那样,让影像自己说话”。

在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看来,“陆川导演的镜头语言克制而富有张力”,《借命而生》的突破之处在于“从传统悬疑剧以破案为核心走向命运叙事”。陆川放弃“谁是凶手”的套路,转而聚焦人物在时代进程中的选择,比如杜湘东的执着既是职业使命,也是性格使然。“我的剧没有配角,只有活生生的时代中人。”陆川对群像的雕琢打破了类型剧的脸谱化——刘芬芳的乐观、孙永红的坚韧、姚彬彬母亲的隐忍,共同构成了那个年代的众生相。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京盛评价《借命而生》:“通过社会分析的方法拆解悬疑类型,让观众在案件之外,看到时代背景下的人性微光。”小说作者石一枫说:“好的作品都有‘一言难尽’的特质,而电视剧要做到这一点,难度远高于小说。”陆川将这种特质转化为影像:当杜湘东在片尾为“拆”字补上最后一点时,镜头传递的不仅是正义伸张,还有对时代变迁的温柔凝视。

回溯陆川的创作历程,从电影《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到电视剧《黑洞》《非凡医者》,他的目光总是关注个体在宏大时代下的命运。陆川说,“每部影视作品都应该成为时代的影像史,20年后再看,还能看到人性的记忆和证明,因为每个镜头都是有力量的”。(记者 苗春)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