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娱乐> 正文

网生一代制作电视纪录片《馆藏“显眼包”》创意十足

2025-08-12 10:00 新华网

来源标题:网生一代制作电视纪录片《馆藏“显眼包”》创意十足

有一些文物,只凭一个回眸,就能让人终生难忘,它们被称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

今年暑期档,央视纪录频道推出微纪录片《馆藏“显眼包”》(以下简称“显眼包”),聚焦各大博物馆中形态生动、富有喜感的文物,以简短明快的解说,讲述“显眼包”们的前世今生。

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中国传媒大学参与联合创制,主创名单中包括十多位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学生。当古老文物遇上最懂网络语态的年轻人,“显眼包”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节目组和同学们讨论创作

黄琉璃脊兽

趣味旁白 让文物讲出心声

“眼睛瞪得像铜铃,但闪不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像天线,可不是为了听到声音。它不是黑猫警长,它是商代的表情包之王”——这段极具趣味、看似“不正经”的描述,介绍的是穿越历史长河而来的“正经”文物——青铜器亚醜钺。

“你看它,噘着嘴,腆着肚,双手环抱比爱心,就问谁能拒绝一个圆圆乎乎、矮不棱登、一直朝自己比心的浪漫发射器呢!”这讲的是形如“比心”的西汉铜釭灯。

“显眼包”里,黄玻璃脊兽是“社恐打工人”——“圆溜溜的眼睛、微微皱起的眉毛,像不像被点名发言的你,眼神中突然闪过一丝慌乱”;东汉彩绘鸟兽鱼纹漆槅成了“三国时代高端人士的限定款”,因为能一人独食还被推荐为“对社恐人士友好”;西周云纹铜五柱器与现代路由器“跨时空撞脸”,围绕它的用法上演了延续千年的“我猜我猜猜猜”……这些网感十足的注解,瞬间拉近了文物和年轻人的心理距离。

在视听呈现上,“显眼包”也大胆创新。学生创作者们用抠像、分层动画技术,让静态的金代戏剧砖雕“演”出杂剧的灵动;运用AI技术,让晋青瓷对书俑重现奋笔疾书,使敦煌壁画中的市井百态跃然眼前。密集的音效、弹幕式花字,让画面充满拼贴感,仿佛在看一场“文物版动漫”,节奏轻快得让人忍不住跟着嘴角上扬。

好玩、有趣的外表之下,“显眼包”保留了严谨专业的叙事内核。短短5分钟的篇幅中,既完整呈现文物的出土背景、馆藏信息,又从中解读出文物蕴藏的文化价值。为了方便观众理解“显眼包”的科技含量,创作者还用动画演示铜釭灯导烟入水的环保设计,展现出这个千年前的“设计爆款”内含的硬核科技与顶级审美。而对于云纹铜五柱器这类尚存争议的文物,创作者则保持中立立场,从多角度展开解释,并以“问号”收尾,留给观众更多思考与讨论空间。

不仅如此,创作者还激活了“显眼包”们赋予当代人的情绪价值。《祖先的小怪兽》一集,当象征公正的神兽獬豸被安在古建屋顶上,摇身变成脊兽,不忘感叹一句“这么多兼职,可忙死我了”——这是文物的“心声”,也是当代年轻人的心理投射。《朋友,请你开心》里,跨越时空来卖萌的木刻石雕相继登场,他们表情里的喜怒哀乐,在特写镜头与情绪解读中,也成为当代人“卸下面具、表现真我”的精神镜像。

《馆藏“显眼包”》用年轻人最懂的方式,让文物“活”成了现代人有态度、有温度的伙伴。它们带着千年的故事,用网感满满的姿态叩开当代人的心扉,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明有了更鲜活的模样。

一对一认领 制作过程坚持准确性

《馆藏“显眼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紧密配合,进行了联合创制。每集由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和电视剧制作中心富有经验的编导确定选题、大纲和创作指导,学校教师负责流程把控以及创作衔接,学生创作者负责创意表现、包装制作等工作,这种联合共创模式将立意深度、传统经验和年轻态的创新表述完美结合,在主流媒体的纪录片生产制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馆藏“显眼包”》总导演李浩洋介绍,此次学生创作者全程参与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确定每集出场的‘显眼包’,同学们逐一认领,双方确定内容结构,共同制定脚本,反复修改,完成制作。”

2021级电视摄影专业的刘芸麟“认领”的是自己家乡的文物——晋代青瓷对书俑,第一次看到这对在1700年前就懂得“面对面高效协作”的校书吏同事,她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和自己的“上班搭子”。

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编辑方向)的王澍薇选择的是外观酷似现代路由器的云纹五柱器,围绕“它到底是干啥的”,人们讨论了近千年,这次王澍薇想亲自一探究竟。

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全媒体摄制方向)的张润开对山西博物馆的金代杂剧演员砖雕感兴趣,他觉得喜剧人生前身后都在演绎人间的喜怒哀乐,这些穿越千年仍然能被现代人接收的情绪恰恰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心有灵犀”。

如何把这些造型独特、憨态可掬的文物变成生动有趣的微纪录片,网生的00后们感觉无从下手。为此,他们提出了各种问题:要如何平衡短视频的网感和纪录片的纪实感?如何保持趣味的同时又能有效传递知识?如何让发散式的思维方式与电视节目制作的思维相互对接?

总导演为同学们制定了解题思路:“先不要先考虑片子在大屏端播还是新媒体平台播,首先,你要考虑做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内容,这个内容要讲出‘显眼包’的可爱之处和历史价值;其次,你要考虑,你的受众是一个比网络用户更广阔的群体,他们的年龄分布更广,知识水平也存在差别,你需要取一个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人理解你要传递的知识;还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保持知识的准确性,这是底线,也是唯一原则性的要求。”

学会放下执念 内容比技术更重要

每周,节目组都会与同学们开会,放各自制作的样片,共同提出修改建议。大家也会相互借鉴创新点,然后回去再做自己的样片,直到下周开会。“反复讨论、反复修改……参与项目的所有同学,都经历了多次从崩溃到重拾信心的过程。”节目后期导演曹航宇介绍。

同学们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放慢速度。“我之前做短视频节奏非常快,画面走得快,场景切换更快。”张润开调侃自己的制作风格,“有点不管不顾——不管你能接收到多少信息,我先用狂轰滥炸把你炸晕。”此次制作“显眼包”时,总导演提醒他,“应该对你要表达的主题和信息保持足够的尊重。你还要选择适合的信息密度讲述你的内容,太快了,观众跟不上;太慢了,观众不爱看。”

放慢了速度以后,张润开发现,“我可以对自己的内容进行更精细的雕琢、更清晰的讲解,原来让观众理解我们想要传递的内容比做出更复杂绚丽的画面更重要。”

王澍薇也发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只有在用技术手段实现时才是有效的,对于很多考验想象力的特效镜头,自己要学会“放下执念”,当没有灵感和思路的时候,要寻求老师和分集导演的帮助。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央视纪录片制作上的严谨。她的素材中有一段关于云纹五柱器的博物馆介绍,“此种器形,不见于诸家著录,用途待考。”“这句话特别书面化,又不好理解,在我有能力决定内容的时候,就把这句删了,但后来又被加了回来。总导演告诉我,这句话虽然枯燥,但这是真正让这个文物与博物馆产生关联的一句话。没有这句话,云纹五柱器可能只是一件古人制作的器物,这句话则体现了历朝历代的人们对它的研究过程,是它历史价值的体现。”

跨越千年对话 古代砖雕传递人生哲理

年轻的创作者们还需要与文物之间达成情感共鸣。为此,在节目导演和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在浩瀚的史料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考古”。

为了了解古代敦煌画师的真实生活,2024级戏剧与影视专业的刘伊婧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翻阅书籍、遍寻画稿、和导演专家共同探讨,总结整理了40页、2万多字的文档资料。她看见,在日复一日中,敦煌画师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的鲜活瞬间:调皮的学生在学堂里被老师打屁股,妈妈推着婴儿车遛娃,女孩们和布偶玩过家家……“古今其实没有太多差别,在创作时都会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加入其中。”

张润开在研究金代杂剧砖雕时,找到历朝历代俳优、魔术师、杂耍艺人的塑像,千年以来,这些演员把观众带进一个个或离奇或感动或惊险或开心的情景,惹你哭,逗你笑。“这座金代墓葬中的砖雕,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民间的烟火日常,爱生活,爱热闹,爱看戏。”他由此发现了砖雕带给现代人的情绪价值,“古人用它告诉我们,活要活得洒脱、活得快乐、活得真实。”所以,这集定名为《朋友请你开心》。

一部10集、每集5分钟的《馆藏“显眼包”》仅从后期创作开始到最后登陆央视纪录频道就历时半年,但双方都感觉自己收获良多。“如果把内容素材交给成熟的电视编导去做,得不到这么网感十足又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李浩洋说。

参与制作的同学收获更多。作品播出时,刘伊婧一直举着手机拍照,感觉自己的片子出现在电视上“很不真实”。从小时候看别人的作品,到在电视里看到自己的作品,刘芸麟感慨,那个守在电视机前的小朋友长大了。张润开作品播出时正值爸爸的生日,一向不爱过生日的爸爸对他说,这个片子就是最好的礼物。

收获不止于此,节目播出前一天,刘芸麟特意前往湖南省博物院,观看了青瓷对书俑,“站在那里,觉得很开心。就像是见到了一位隔着屏幕聊了很久的朋友。”找资料时“云游”了很多遍敦煌的刘伊婧很想去敦煌旅行,看看真实的壁画。

王澍薇也想多去各地的博物馆看一看,“以前我可能对它们的外形感兴趣,现在我更好奇它们背后的文化故事。”

本版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统筹/李洋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