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剧领域传来重磅消息——中宣部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名单正式揭晓,短剧赛道的实力厂牌听花岛成为最大赢家之一,其出品的《家里家外》与《法官的荣耀》两部作品双双入选。这份荣誉分量十足,因为它来自国家最高宣传文化领导机构,不仅是对听花岛团队创作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两部作品在反映时代风貌、贴近群众生活、传递正向价值等方面突出表现的认可,也让业界看到微短剧在“有温度的写实”领域的巨大潜力。
《家里家外》与《法官的荣耀》虽题材不同,却同样扎根现实,以细腻笔触描绘生活百态,触达观众内心深处。《家里家外》聚焦当代家庭生活,将普通百姓“家里家外”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没有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更多的是对日常琐碎生活的真实还原,从家长里短的矛盾化解,到家庭成员间的温情互动,每一个情节都仿佛发生在观众身边。正是这种贴近生活的叙事风格,让该剧成功撬动全网52亿次的话题讨论和30亿次的播放量,成为微短剧市场中的“现象级”作品。
而《法官的荣耀》则将视角转向基层法治领域,打破了大众对司法工作的刻板印象。该剧没有过多展现法庭上的激烈辩论,而是把镜头对准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化解矛盾的日常。从邻里间的土地纠纷,到家庭中的财产争议,基层法官用耐心与专业,在法律与人情之间寻找平衡点,让庄严的国徽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闪耀光芒。通过一个个温情故事,观众不仅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更体会到了司法为民的温度。
两部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听花岛独特的创作理念与差异化叙事策略。在女性角色塑造上,听花岛摒弃了部分短剧中女性被物化、标签化的弊端,致力于打造具有独立人格与自主意识的“大女主”形象。从2024年春节档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到《破晓》《念念有词》,再到《十八岁太奶奶》系列,听花岛作品中的女主角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拥有何种身份,都凭借自身的坚韧与智慧追求幸福,而非依附他人。《我的姐妹三千岁》更是以“奇幻+治愈”的创新形式,讲述江烬与陆星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故事,打破“塑料姐妹花”的刻板叙事,展现出纯粹、平等的女性友谊,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女性力量。
在题材选择与内容表达上,听花岛始终紧扣现实,以“有温度的写实”传递时代精神。当下,部分微短剧为追求流量,沉迷于“短平快”的狗血剧情,导致作品悬浮、脱离现实。而听花岛却反其道而行之,从社会现实中挖掘创作灵感,用戏剧化的方式反映时代脉搏。《家里家外》对家庭伦理与地域文化的展现,让观众在剧情中找到情感共鸣;《法官的荣耀》将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故事,实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小家故事与国家情怀的有机统一。
更值得关注的是,听花岛善于在日常叙事中融入宏大命题,升华作品格局。《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中,主角容遇从民国数学家成长为现代家族掌门,始终坚守为国奉献的初心。第一部中,她以“声乐救不了国,唯有科技强邦”展现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第二部里,她投身航天事业,诠释“航天事业是大家共同奋战的接力”的真理。这种将家国情怀融入个人命运的叙事方式,让作品既有情感温度,又有思想深度。
中宣部对这两部作品的认可,不仅是对听花岛的肯定,更为整个微短剧行业指明了方向。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在“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特别以《家里家外》为例,指出微短剧行业“爆款作品不断涌现”,将听花岛的创作实践列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正面典范。这意味着,微短剧行业已从追求流量的“野蛮生长”阶段,逐步迈向注重内容品质与价值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如今,观众对微短剧的审美需求正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作品中找到情感寄托与精神共鸣。听花岛的成功证明,只有坚持内容为本、价值先行,扎根现实、贴近群众,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观众的精品力作。未来,期待更多像听花岛这样的创作团队,以“有温度的写实”为笔,在微短剧的赛道上书写更多精彩故事,推动微短剧行业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本文来源:大象新闻。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