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娱乐> 正文

英国合奏团带来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音乐会版 “羊肠弦”奏出“当代之音”

2025-10-17 13:29 新华网

来源标题:英国合奏团带来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音乐会版 “羊肠弦”奏出“当代之音”

音乐会版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演出现场。 解放日报记者 赖鑫琳 摄

16日晚,七度荣获“留声机大奖”的英国合奏团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带来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音乐会版上海首演。《里纳尔多》是巴洛克时期作曲大师亨德尔歌剧创作生涯中一部奠基性的里程碑之作,此次演出是上海音乐厅建成95周年特别呈现,也是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仿古乐器羊肠弦在潮湿的空气中慢慢稳定,女高音玛丽·贝文唱出动人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一段跨越300年的对话开始了。

没有鎏金布景,没有奇幻装置,没有飞鸟与喷泉——音乐会版《里纳尔多》选择做减法。“亨德尔时代的歌剧充满舞台魔法,我们无法将这些带到上海音乐厅。”但在指挥家毕克特看来,这恰恰是音乐会版的魅力所在。他形容这部作品是亨德尔的“金曲合集”,音乐本身足以传递所有的故事与情感。“我们希望观众更直接地感受音乐中的戏剧张力,而不是依赖视觉特效。”

使用仿古乐器演奏,在上海的秋天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羊肠弦对湿度的变化极其敏感,音高会随之波动,而上海潮湿多变的天气让乐手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乐团通常提前1小时到舞台调音。”毕克特告诉记者,“我们要给这些‘敏感’的乐器一些时间来适应环境,让他们‘乖乖听话’。”

尽管使用仿古乐器演奏古乐,英国合奏团的演奏始终面向21世纪的观众。“最有趣的是,观众常对我们说,亨德尔的音乐多么当代,那些情感与我们如此相连。”毕克特说。

当被问及300年前的亨德尔歌剧为何仍能打动今天的观众时,毕克特的回答出人意料。“这不只是一个关于18世纪的故事。”亨德尔并非要传递某种特定信息,而是将永恒的人类情感置于舞台之上。“就好比永远有人恋爱,永远有人心碎,永远有人受伤。”(解放日报记者 吴桐 实习生 陈雨潇)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